close

許多愛車人至今對英國爵豹Jaguar汽車一直有著濃厚的喜愛,通稱是一種「品味」,卻是很難說清楚的感覺。這個品牌從英國到台灣有過甚麼演變呢?

##初代英國紳士的車款

台灣看到英國Jaguar的歲月最早大概也只有1974年那個時期。當時通常以香港翻譯的「積架」為廠牌名稱。其他更早的車款,只有少數出國者才可能遇到,因此以XJ的系列車款為主,加上XJS跑車,轎車則為Series I系列一,那年台灣的歐洲車被限制為一個廠牌60輛,所以國人留下的感覺,就從那批車作為起始印象。

積架當然是稀有、珍貴、奢華,加上有勞斯萊斯相近的皇室近親。賓士則是更普及的豪華車,寶馬當時意外給人高性能、高壓縮比引擎與冷氣較差的印象,另外是瑞典VOLVO獲得極為安全的裝甲戰車形象,這感覺勝出法國大廠寶獅與雪鐵龍。

到了1978/79限量開放歐美進口車時,就立即明顯的產生消費者偏好。不過,當時的積架Jaguar隸屬於國營禮蘭集團,以至於進口到台灣的車輛,居然包括從南非等國家來的車輛,使得品質差異與售後服務產生不少後遺症,這Series II系列二世代後遺症相當多,也是後來英方追查證實的,這是因為政府限量限時讓少量生產車廠不可能臨時接受訂單造成這種謬誤。

##正式開放以後的情形

19808月,我國正式重啟進口車政策,但限制歐洲車是3.0以下車種,隔年才完全開放。因此這積架汽車的代理權到1984年才正式敲定。這時候的積架轎車已到的Series III第三代,然而因為上個世代的經營者已經消失多年,原車主們形同孤兒車的歲月受夠了,因此新車上市吸引不來舊車主,這一等,直到半年後才出現第一位Series II系列二的老車主回頭,當時這位車主說出來的感受是,他觀察整整半年,感覺心代理商確實是有心認真經營,因此他決心回頭。

事實上,老車主回頭是高級車經營真正的法則,他們不在乎積架系列三4235cc引擎要繳交的奇特稅率(進口關稅、貨物稅高出3000cc車種達30%220x0.3=66=266220x0.6=132=332之別),牌照稅更是跳了三級。這是新客戶會斤斤計較的部分,老車主則不太在乎。至於甚麼叫做認真經營?就是專屬的展廳、專屬的售後服務體系。

##新世代的挑戰與變局

積架車系的XJ系列,其實已經邁進18年歷史,因此1984年獨立出禮蘭集團後,受命總裁John Egan就組成新車XJ40計畫,預算一億英鎊。在台灣,系列三的經營極度辛苦,因為面對的敵手是2.8的寶馬728i3.0的賓士300SEL,代理商就直接走入英國的典雅、皇室風味,取代勞斯萊斯的空缺,這樣營造出來的氛圍,果然在XJ40新車發表時爆發,許多客戶聲稱要等同期發表的寶馬7系列,最終卻下單積架的新車。

可惜,積架新車一個月雖然搶單230張,卻已是一年半的配額,當時業務單位認為如果開放,那年拿下1000張訂單不成問題。可惜是這XJ40交車後,太先進的電子線束與電流管控系統,頻出負評,代理商又因為飛雅特、蘭吉雅銷售爆表,論營收積架總量成為雞肋,雖然都是收單、收錢、交車,等於無本經營,卻無魅力。加上代理商雖然售後服務硬體無虞,人員卻輕率調動,線上呈現全是新人,然後又與英方交惡,資方遠赴英國總廠罵陣,導致代理權遭棄。

##星國集團興奮搶代理

事實上,英國在推新款的戰略規劃上完全失敗,全球車市反映的是,新車形同向下搶市場卻遭到品質性能下滑之譏,舊客戶沒拿到,新客戶未拉攏,是完全跟台灣不同的格局。台灣代理商是如雞肋,換代理一事卻立即吸引星國代理商,集團車事陳總裁來台覓夥伴,最後敲定曾經介入Rover的團隊與出任過勞斯萊斯品牌經理的兩方人馬,提出爭取。被邀請的太古集團在收到邀請後,很快表示沒有興趣。另外英之傑集團與德記洋行等,加上中信辜家由辜啟允領軍爭取,可謂磨拳赫赫。

後來星國財團提議由全球代理商分別認股5%,拯救因為新車推展失誤造成的總廠危機,並率先認股5%,以此條件贏得台灣代理權,不料,台灣計畫的用地全是虛擬,正式取得代理後才倉促啟動。英方一度回頭尋找辜家未果。因此積架這一轉折等於把好不容易重建的品牌形象打成比系列二時代更不如的位階。偏偏星國資方所用台灣代理人又無行銷背景專才,採行的銷售計劃卻是辜家集團提出的樂觀數據,導致銷售出現瓶頸,內部失控。而英國當局拯救無力,賣給了福特集團。

##福特的積架下場更糟

成為福特家族的積架,同時還擁有奧斯頓Ÿ馬丁(Aston Martin)與瑞典富豪(Volvo),甚至進一步從寶馬買下Rover Group,統稱福特高階品牌群事業,全球均以福特量販車概念經營。在台灣自然是雪上加霜再度造成品牌從雲端徹底墜入深海的結局。福特總部也同樣毫無高級車的真正經營理念,過幾年先是奧斯頓Ÿ馬丁拋出,其後瑞典VOLVO給中國吉利集團,再是賣出Jaguar Land Rover給印度塔塔集團,但其中Rover品牌不得轉售,但Rover旗下MG最後則轉入中國上海汽車。

輾轉歹命的積架汽車,簡直如同墜入煙花的苦命少女,出身本系名門,卻遭不幸,印度塔塔集團雖然貴為第一大企業集團,對車業卻也是初出茅廬。接手的2008年恰好是全球經濟災難年,JLR再起自然不易,台灣區的代理權一度掉進向來不喜歡擔任總代理的宗家集團,然後再於2017年轉由總廠資方設置分支單位主理業務。這樣的歷史波折,最難的是第一線的銷售人員,如何也讓買家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或者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汽車咖啡坊》英國爵豹汽車台灣演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汽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聞孚紀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