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許多愛車人至今對英國爵豹Jaguar汽車一直有著濃厚的喜愛,通稱是一種「品味」,卻是很難說清楚的感覺。這個品牌從英國到台灣有過甚麼演變呢?

##初代英國紳士的車款

台灣看到英國Jaguar的歲月最早大概也只有1974年那個時期。當時通常以香港翻譯的「積架」為廠牌名稱。其他更早的車款,只有少數出國者才可能遇到,因此以XJ的系列車款為主,加上XJS跑車,轎車則為Series I系列一,那年台灣的歐洲車被限制為一個廠牌60輛,所以國人留下的感覺,就從那批車作為起始印象。

積架當然是稀有、珍貴、奢華,加上有勞斯萊斯相近的皇室近親。賓士則是更普及的豪華車,寶馬當時意外給人高性能、高壓縮比引擎與冷氣較差的印象,另外是瑞典VOLVO獲得極為安全的裝甲戰車形象,這感覺勝出法國大廠寶獅與雪鐵龍。

到了1978/79限量開放歐美進口車時,就立即明顯的產生消費者偏好。不過,當時的積架Jaguar隸屬於國營禮蘭集團,以至於進口到台灣的車輛,居然包括從南非等國家來的車輛,使得品質差異與售後服務產生不少後遺症,這Series II系列二世代後遺症相當多,也是後來英方追查證實的,這是因為政府限量限時讓少量生產車廠不可能臨時接受訂單造成這種謬誤。

##正式開放以後的情形

19808月,我國正式重啟進口車政策,但限制歐洲車是3.0以下車種,隔年才完全開放。因此這積架汽車的代理權到1984年才正式敲定。這時候的積架轎車已到的Series III第三代,然而因為上個世代的經營者已經消失多年,原車主們形同孤兒車的歲月受夠了,因此新車上市吸引不來舊車主,這一等,直到半年後才出現第一位Series II系列二的老車主回頭,當時這位車主說出來的感受是,他觀察整整半年,感覺心代理商確實是有心認真經營,因此他決心回頭。

事實上,老車主回頭是高級車經營真正的法則,他們不在乎積架系列三4235cc引擎要繳交的奇特稅率(進口關稅、貨物稅高出3000cc車種達30%220x0.3=66=266220x0.6=132=332之別),牌照稅更是跳了三級。這是新客戶會斤斤計較的部分,老車主則不太在乎。至於甚麼叫做認真經營?就是專屬的展廳、專屬的售後服務體系。

##新世代的挑戰與變局

積架車系的XJ系列,其實已經邁進18年歷史,因此1984年獨立出禮蘭集團後,受命總裁John Egan就組成新車XJ40計畫,預算一億英鎊。在台灣,系列三的經營極度辛苦,因為面對的敵手是2.8的寶馬728i3.0的賓士300SEL,代理商就直接走入英國的典雅、皇室風味,取代勞斯萊斯的空缺,這樣營造出來的氛圍,果然在XJ40新車發表時爆發,許多客戶聲稱要等同期發表的寶馬7系列,最終卻下單積架的新車。

可惜,積架新車一個月雖然搶單230張,卻已是一年半的配額,當時業務單位認為如果開放,那年拿下1000張訂單不成問題。可惜是這XJ40交車後,太先進的電子線束與電流管控系統,頻出負評,代理商又因為飛雅特、蘭吉雅銷售爆表,論營收積架總量成為雞肋,雖然都是收單、收錢、交車,等於無本經營,卻無魅力。加上代理商雖然售後服務硬體無虞,人員卻輕率調動,線上呈現全是新人,然後又與英方交惡,資方遠赴英國總廠罵陣,導致代理權遭棄。

##星國集團興奮搶代理

事實上,英國在推新款的戰略規劃上完全失敗,全球車市反映的是,新車形同向下搶市場卻遭到品質性能下滑之譏,舊客戶沒拿到,新客戶未拉攏,是完全跟台灣不同的格局。台灣代理商是如雞肋,換代理一事卻立即吸引星國代理商,集團車事陳總裁來台覓夥伴,最後敲定曾經介入Rover的團隊與出任過勞斯萊斯品牌經理的兩方人馬,提出爭取。被邀請的太古集團在收到邀請後,很快表示沒有興趣。另外英之傑集團與德記洋行等,加上中信辜家由辜啟允領軍爭取,可謂磨拳赫赫。

後來星國財團提議由全球代理商分別認股5%,拯救因為新車推展失誤造成的總廠危機,並率先認股5%,以此條件贏得台灣代理權,不料,台灣計畫的用地全是虛擬,正式取得代理後才倉促啟動。英方一度回頭尋找辜家未果。因此積架這一轉折等於把好不容易重建的品牌形象打成比系列二時代更不如的位階。偏偏星國資方所用台灣代理人又無行銷背景專才,採行的銷售計劃卻是辜家集團提出的樂觀數據,導致銷售出現瓶頸,內部失控。而英國當局拯救無力,賣給了福特集團。

##福特的積架下場更糟

成為福特家族的積架,同時還擁有奧斯頓Ÿ馬丁(Aston Martin)與瑞典富豪(Volvo),甚至進一步從寶馬買下Rover Group,統稱福特高階品牌群事業,全球均以福特量販車概念經營。在台灣自然是雪上加霜再度造成品牌從雲端徹底墜入深海的結局。福特總部也同樣毫無高級車的真正經營理念,過幾年先是奧斯頓Ÿ馬丁拋出,其後瑞典VOLVO給中國吉利集團,再是賣出Jaguar Land Rover給印度塔塔集團,但其中Rover品牌不得轉售,但Rover旗下MG最後則轉入中國上海汽車。

輾轉歹命的積架汽車,簡直如同墜入煙花的苦命少女,出身本系名門,卻遭不幸,印度塔塔集團雖然貴為第一大企業集團,對車業卻也是初出茅廬。接手的2008年恰好是全球經濟災難年,JLR再起自然不易,台灣區的代理權一度掉進向來不喜歡擔任總代理的宗家集團,然後再於2017年轉由總廠資方設置分支單位主理業務。這樣的歷史波折,最難的是第一線的銷售人員,如何也讓買家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或者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汽車咖啡坊》英國爵豹汽車台灣演義

文章標籤

聞孚紀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活著,每個人都用「有限」的「客觀」看世界。
然後提出非常「主觀」的批判。
並且對這種自以為的「正確」大加宣傳。
不願意去申辯的人,常常被這種「謠言」,打得遍體鱗傷。
當然,許多人忙著工作,根本不在乎這些別人看來是傷的傷。
這種「常識」,早在「周哈理視窗」就清楚的說明,他以「四格窗」說明,每個人認知的「自己」,其實頂天也只有1/2,所以你以為的對方,最極致的認知事實上只有1/4,但是,人們卻常常任性的已這1/4說「我太了解你了」,這其實是非常無知而粗暴的語言。
所以請不但少說你了解某人,更重要的是請你不要去「傷害」、「中傷」、「謠傳」或者「聽信」評斷任何一個人的話。

前年,一個故事。一個朋友(本來)有些個人需求,向某朋友尋找工作機會,非常自由,全部按照自己想法工作、取薪。但此人自己幹自由工作又以老賣老慣了。在朋友公司以年輕人為主的地方,參與開會很不習慣,朋友也讓他不開會,但他好勝,還是開會。某日,突然發火,怒責老友,甚至出言非常刻薄,並且四處散播。

被出賣的朋友傷心一陣子後,忘了此事。

另一個故事。某人退休後,自認應該還有機會「發展」事業第二春。加入朋友公司擔任義工,但因為畢生所做與朋友公司業務完全不搭嘎,可以卻擁有傲人學歷。朋友以為他只是打發時間,不缺衣食,所以完全沒有想到她要的是「第二春」。

不久後,當然鬧翻啦。讓他當義工的朋友從此被講得一無是處。

還有,一位擔任教職的朋友去幫朋友公司當「義工」。從來不知道朋友經營得極為辛苦,她一直當成在「學校」一樣,所有資源都是該有的。於是建議要運動區、要拼乓求桌、要休閒....。

後來當然也是不歡而散。開公司的朋友被說成毫無人性。待人刻薄。經營的朋友,則是為了持續,到處舉債、張羅,月月按時發薪給同仁。

人,永遠覺得自己客觀。

事實上,人,永遠是自私的,眼光短淺的,本位主義的。


聞孚紀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明的競爭 分類:生活雜記2007/05/12 14:09

這現象的背後,當然是一種群體欲望。他所代表的是西方歐洲大陸傳統的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之間的奧秘關係。

人類的起源在「大陸文明」裡打滾數千年,從家族鬥爭、村里競爭一路走來而變成部落割據、軍閥統治。比台灣大七倍的大不列顛島的英國歷史也充滿這樣的故事。英國,則是西方大陸文明鬥爭後,繼西班牙、葡萄牙等在大陸文明的鬥爭史中轉戰海權成為海盜強權進而發展成海洋文明的一個新故事。

東方大陸文明代表現在稱為「中國」的土地上,數前年來也一直上演著大陸文明的特徵:鬥爭!家族、村莊、部落、諸侯而軍閥。日本,則是東方大陸文明突出的一支海洋文明現象。但是,日本事實上也和英國一樣,歷經千年的大陸文明鬥爭。

這些特徵所以都只在北半球的國度出現,因為鬥爭是文明發展的必要之惡。在地球的南半球世界,包括被哥倫布在歐洲那股掏金大潮當了衝浪手,將個人的追求同一個群體、同整個社會的欲望連接在一起,卻幸運的成爲那特定時期國家利益代表的故事,他所到達的南半球世界,卻還處在溫和的部落分聚階段。

哥倫布的探險功績當然與「人類文明進程」密不可分,他改變人類的地理觀念,當然被推崇爲人類文明進程的大事,其不朽的功勛當然代代頌揚。西班牙歷史學家弗朗西斯科.佩斯.德.戈馬拉曾說:「創世以來人類最大的事件,除了造物主的降生和死亡之外,就是發現印度大陸。」著名的史學家也將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尊爲「南北美洲的全部歷史都是以他的四次西航爲開端的。」

當年哥倫布是為了尋找從歐洲通往印度的航路,偶然發現美洲大陸,那時歐洲人自詡係世界的中心。這「中心」從最初的地理中心而文化中心,然後是權力中心。現在看來雖然有如井蛙之見,事實上真正彰顯的乃是「大陸文明」的特色:自我中心。這樣的特色在今日中國可以說完全顯露!

時至今日,非常多的學者仍然沿用「歐洲爲中心」的觀念,依然將哥倫布的探險看作是推進人類文明的大事!好像當年哥倫布抵達的美洲大陸,跟南極大陸一樣是一片死寂的荒原。事實上當年哥倫布面對的是一塊已經被其他人類在不同方式下使用著的土地,顯然的從南半球的南美洲到北美洲有著不同的文明在那裡靜靜的滋長。

假設當年哥倫布真的找到一條通向印度的航線,卻只是跟著馬可.波羅的後塵,抵達了印度、中國與日本,他還會有「發現者」和「推進人類文明」的美譽嗎?哥倫布當然是第一位將歐洲與美洲大陸以海上通道方式聯通起來的人,他改變了歐洲人的地理觀念,卻也使美洲原住民領教了以西班牙人或者是一種被大陸文明所催逼出現的海洋文明先導(直接的說就是海盜)的歐洲强權與殖民者。

事實上,人類直到哥倫布之後出現海盜強權,不過是將人類文明從大陸文明特徵的「平面文明Plane Civilization」轉入發覺地球是圓的「立體文明Cubic Civilization」。

但是這種立體文明的認知,並沒有使人類更有智慧,或者對地球有著更高的敬重。

因此,上個世紀的日本就在類似的翻版下,主導了中日戰爭。

日本所發動的戰爭,正是受歐洲列強攻北京的鼓舞。當時的歐洲列強,都是在大陸文明衝擊下出現貪婪的海盜文化;日本在經過內部的諸侯鬥爭後,將其大陸文明轉至海盜鬥爭。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到的是,人類從大陸文明的「平面認知」到海洋文明的「立體認知」,中間必然經歷的竟是「海盜文化」,這是大陸文明中家族鬥爭的延伸而已。


聞孚紀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的建構
分類:生活雜記2007/05/12 14:08



1600年以後的歐洲諸國進行維新,並且對於特權、專制、神權教會、公權力私用以及金銀代表財富而非商品的觀念與做法開始懷疑與檢驗之際,這種落伍的慣例和觀念卻在西班牙以及其所屬的美洲地區擴散紮根。這是哥倫布之後西班牙所代表的歐洲大陸文明轉入海洋文明前期的海盜文化所鑄下的錯誤。西班牙的挫敗,正如歷史上許多不公不義的帝國的後果一樣。

一位研究美國文化有著十分獨到看見的學者,曾經細數美國從庫柏(James Cooper, 1789-1851)、歐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布萊恩特(William C. Bryant, 1749-1878)到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說明美國文化脫離英國文化的建立與演變。尤其從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朗費羅(Henry W. Longfellow, 1807-1882)、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史托夫人(Harriet E. Beecher Stowe , 1811-1896)、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 1817-1862)、麥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1891)、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82)到馬克吐溫(Mark Twain, 1835-1910)等著作,逐漸的雕塑出美國文化。

愛默生在1841年寫過一篇「獨立自主」的散文,開始表現出美國的拓荒精神。愛默生在這篇文章裡說,人應該要獨立自主,不要附和別人。愛默生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感到滿足平安。這種獨立與個人主義的哲學後來深入的影響了美國人的想法。這種思想的背後,蘊藏的其實正是從歐洲的海洋進入美洲無盡的大陸所綿延滋生的新文化基礎。

這樣的省思在美國大西部無止境般的拓荒歷史,期間當然也出現令人不悅的大陸文明鬥爭與殺戮,幾乎毀滅了印地安文化;但這股基本上還算安定的大陸文明,在二十世紀人類史上最殘酷最激烈的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最極端衝突的兩次大戰後,刺激了「空間文明Space Civilization」階段的誕生。但是這一個新文明依然處在舊文明勢力存在的時程裡,現今舊文明勢力中最愚蠢的代表以北韓與中國最為突出,新文明勢力卻在歐洲與美國兩大勢力中的商人利益下,出現令人憂心的矛盾。

台灣四百餘年的近代處境,其實完全經歷了海洋文明與大陸文明全面的洗禮。1950年代的遷徙運動,再度引入中國漢族的粗魯大陸文明,幾乎使得日本統治下海陸文明衝擊總和運動的成果毀滅殆盡。

然而,文化的建構必須建立在適度安定的政治上。但是弔詭的是,政治的安定必須仰賴文化的普及擴展與昇華。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

台灣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政治上進入令人欣慰的政黨政治初階。然而政黨政治的參與者卻多處在膚淺的文化認知,更可悲的是,現今連「御用學者」的生存也不容易。整個社會在聲光膚淺的色腥羶新聞傳播下,一代不如一代的傳續!這才是讓人擔憂的。

所幸者,我們早有「亞細亞孤兒」的怨嘆與省思,我們有「壓不扁的玫瑰」的堅強毅力,我們有發現美國文化建構軌跡的智慧。現在,主政者無能建立的,愛台灣、愛人類的同好們卻不能氣餒,因為絕對的權利會生出絕對的腐化,好逸惡勞,紙醉金迷雖是惡者的藉口卻是多數人最愛掛口的天性!

台灣,我們如何從別人走過的路徑尋找可追蹤的軌跡?如何回首想望熱蘭遮城裡的風華?古城門小小的城階與眺望?黑面琵鷺遙遠的飛翔與求生的渴望?紅樹林淡水海水分隔地帶的奧秘?唐山客或高砂族,平埔族或福佬人,西班牙艦隊的遠航或海盜船的反清復明?讓歷史的回歸歷史,文化必須從頭尋找立下根基!

我們如今面對全球新「空間文明Space Civilization」初階的功利主義盛行世紀,自認文明大國的歐洲列強,像在迷霧中失去方向的商人,已然喪失優質文化的歷史榮光,無法超越。而走過「平面文明Plane Civilization大陸文化Continental Culture」進入「空間文明Space Civilization宇宙文化Comic Culture」且創造自己的美國文化終能成為世界獨強持守單邊主義的美國,建國的理想性是不是也死亡了呢?台灣已經矗立海洋,走出陸地,仰望空際!對野蠻的部落文化水平義和團


聞孚紀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明的進程 分類:生活雜記2007/05/12 14:18

人類文明的演進,如果用達爾文的進化論套到人類思想與文化水平的領域,永遠比猿猴變為人更為真實貼切。否則人類至今仍然需要面對「保護級」的祖宗們,甚至有些務農的朋友因為作物被毀而氣到欲除之而快。但是即使僅僅需要面對同樣可以站立思考只是膚色容或有異的「人類」,我們也要訝異文化認知不同的千里之遙。

同屬於人類,思想與文化差異之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看來尤其驚人。依舊困守在「平面文明Plane Civilization的大陸文化Continental Culture」階級鬥爭認知的中國共產黨漢族少數統治者,居然對與其幾乎毫無關係的台灣作出「反分裂國家法」的約束。這樣的統治者仍然以其百年前義和團式的無知與狂妄,對世界咆哮。所不同的,僅是衣冠楚楚,貌似常人。

中國的可悲,在其遭受漢族自滿清垂敗的自卑,又經過舊文化的欲破不破,然後在全球先進國家已經從「立體文明Cubic Civilization的海洋文化Ocean Culture」的理解自然,昇華至「空間文明Space Civilization的宇宙文化Comic Culture」的敬畏自然境界,漢族卻依然存活在其儒家文化所箝制的奴化思想中,透過所謂的帝王之術統治其餘五十六個民族,並以此自豪。

在「平面文明大陸文化」最大特徵的鬥爭現實理論所衍生的狀況,就是目空一切夜郎自大的體現。近百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活在自我迷醉的思維下,先是孫中山以「弱小民族」自居,再是帝國迷思的軍閥割據、政黨惡鬥,國共內戰、不可分割。這種完全沒有走出大陸文化的惡鄰現象,正是文化毫無進展的可悲情境。

漢民族自清末以來,連最基本的儒家文化也在破四舊中淪喪!在一黨專政的大旗下,武夫掌權文明死亡將是唯一表徵。可惜的是歐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今日過度重商的功利主義時代,「空間文明宇宙文化」常常出現不敵「立體文明海洋文化」中最齷齪的「海盜主義」。

這是人類文化最真實的「進化論」。不是物種變遷的可笑的進化論。也是台灣面對全球變遷與中國崛起的今日所不得不深入省思的領域。尤其在思考台灣新文化建構的進程下,必須徹底理解的文化變遷。我們面對世界強權經常出現反智的大陸型讎寇思維或海洋型海盜邏輯,台灣必須承擔的是創造自己的新文化,向世界發聲。

事實上,台灣以文字可稽的歷史我們謙稱只有四百多年。無論多久,事實上自有人類以來,地球就是一部人類遷徙的歷史。人類則因為遷徙後所到達所在的天然環境不同,於是發展出不同的性格、特性與文化、文明。

而台灣所得天獨厚的是,在歷經歐洲大陸型文明轉成海盜或海洋文明後,才轉進台灣這塊土地。而日本也是從大陸型族群鬥爭走過海盜思維才進入台灣的。

然後是膚淺的中國蔣家政權淺層大陸型軍閥勢力進入台灣,荼毒五十年。然而卻因著這樣的特徵,台灣有機會廣納世界精華。中國近一二十年的開放,又再一次有如颱風過境般,把數千年中國的怪力亂神全部「排山倒海」般的湧入這塊土地。

台灣這塊世界唯一的寶地,萬呎山巒百座矗立,天險般的擋住天地兇讎,大無畏的挺立太平洋濱。因此,國家經營的願景,應以世界之光自惕;文化發揚的使命,需以人類之福自勉!如此,方能跳脫大國小國兩大之間難為小的困境,帶領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走向光明。


聞孚紀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