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51在陽明山士林鎮出生,家前面本來是芭樂園,我小孩時就成了「馬草」種植區,因為左側是日本人的「血清疫苗研究中心」,主要針對天花病,中心後側是蔣介石的內衛部隊營區,有坦克車、吉普車等等機動戰力配置。這樣被蔣介石當成鄰居,是悲多於喜。

右側從稻田往內(山腳)就是「園藝試驗中心」,其實是蔣介石的「外花園」,稍外側則是國民黨的財務委員會(或許是「資源委員會」?)一些年輕官員的宿舍,面對有三座防空洞,那是日人留下的。也是我們小鬼頭經常去「冒險」的地區,三座都是原始挖出,沒有水泥,只有中間一座部分地面平整水泥,其實是這些人開秘密會議用的。或許,是某年(那也要是1950間)誰去拍電影留的?

小時候,這園藝試驗所是我們一群小鬼的天堂。倒不是看花,雖也看過。主要是裡面充滿各式各樣的芭樂、水果。對當年都算是窮鄉小子的我們,當然成了世外桃源。那些年,我們是吃蔣介石家裡的水果長大的。

高二時,我們成了難民般的違建戶,搬到士林大東路過去有家「義同輪胎廠」對面,跟原來鄰居合租,我們五口人住在兩坪左右的一個房間。除了一張大床、一張雙層床,就是一張桌子跟一個衣櫃。直到跟國放部借來的在石牌的地蓋屋完成,只是石牌沒多久就去當兵了,退伍不久屋子處理掉後,開始進入台大附近租屋。

在台大門口的歲月,是接續「香草山書屋」的「事業」。
其實,會觸及書屋,則是高一下起,丟下汽車原理這類書,一頭栽進中油工友歲月時獨享的「書齋」生活。又在信差本職外,學了刻鋼板、油印、中文打字、文書處理等等,也藉此自己發行「班刊」。然後同學鼓勵投稿,忽然就此掉入「類文學」歲月。跟著寫雜文、散文、新詩、小說、雜論、文學評論、影評….。

說類文學,是因為家學毫無淵源,攀不起書香門第。唯一的緣份,是小學畢業讓老師推薦去見了校長,僥倖受到後來才知曉的李鎮源院士胞妹許李碧雲醫師贊助,念了初中。這一段,看似風花雪月卻也可歌可泣。算它類文學。

接近辛亥甲子紀念的1971年,突然跟著當今相當有名的官員、新聞工作者、學者捲入一場理應是「文鬥」的運動。當兵後,兩年裡同時幹105榴彈砲砲車駕駛、連長1/4吉普駕駛、3/4老爺車管理、通信班副班長兼無線支援步兵、有線電與政戰等等,只差沒去觀測班或砲班。

軍中最苦的是,訓練中心結束從新竹到新竹,其實是埔頂到高山頂(當年27師師部)又回到關東橋,然後去楊梅。部隊只是適應,苦的是小妹才去淡水飛歌電子立即被鉛毒所害,1972年中死亡,母親憂勞成疾癌症爆發,經過開刀、修養,半年後也回天乏術。

偶爾會懷疑,是不是小妹跟母親的死,挽回我沒在軍中濫殺無辜枉死的可能?塵封往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聞孚紀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